車輪踏面是指什么
機車車輪踏面(車輪與鋼軌的接觸部分)。踏面與鋼軌內(nèi)側(cè)接觸的凸出部分稱為輪緣,其作用是防止車輪脫軌。當車輪通過曲線時,輪緣與外軌內(nèi)側(cè)接觸,引導機車在曲線上運行。踏面外形對機車的運行性能影響很大,設計要合理。踏板必須有斜度。由于踏面有斜度,輪對在直道上運行時,由于軌道橫向不平整,當輪對偏離中間位置時,兩個輪子以不同的半徑滾動,形成輪對的蛇行運動,輪對中間位置恢復,在輪對蛇行運動過程中自動對中。這一特性可以防止輪緣在直道上與鋼軌接觸而形成偏磨。但隨著機車速度的提高,輪對蛇行運動會加劇機車的橫向振動,使機車的運行質(zhì)量惡化。踏面斜度越大,蛇的運動越劇烈,要合理控制踏面斜度。斜度為1:20的一段踏面經(jīng)常與軌面接觸,磨耗后使踏面呈凹陷,輪對在進入道岔或小半徑曲線時可能發(fā)生劇烈跳動。為了避免這種現(xiàn)象,在1:20斜度的外側(cè)有一段1:10的斜坡,這一段僅在小半徑曲線上才與軌面接觸。錐形踏面與鋼軌的接觸寬度較窄,接觸部分磨耗后踏面呈凹形。運動經(jīng)驗表明,踏面磨耗至某種凹形后,磨耗變慢,外形便相對穩(wěn)定。如果把踏面外形設計成磨耗形(凹形),輪軌接觸條件就比較穩(wěn)定,是國際上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磨耗形踏面設計。
磨耗形踏面的優(yōu)點為:
①踏面磨耗較慢,延長了旋輪里程,減少了旋輪時的切削量;
②輪軌接觸面積較大,接觸應力較小,在同樣的接觸應力下,允許更高的軸重;
③減少機車通過曲線時的輪緣磨耗。輪對通過曲線時,輪緣向外軌帖靠,如果車輪為錐形踏面,則產(chǎn)生踏面及輪緣與鋼軌的兩點接觸,踏面接觸點為滾動的瞬時中間,而輪緣與鋼軌的接觸點具有相對的滑動速度,因此輪緣接觸點磨耗快。而磨耗形踏面進入曲線時,從踏面過渡到輪緣與鋼軌的接觸是連續(xù)過程,始終是一點接觸,輪緣與鋼軌的相對速度小,磨耗小。輪軌接觸點的位置隨通過曲線時輪緣力的大小而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