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10日,送變電工程公司用飛行放線機器人,成功完成了賀蘭山—黃河Ⅱ回750千伏超高壓線路跨越黃河的初級導引繩的展放,從而為賀黃Ⅱ回750千伏超高壓線跨越黃河架設導線和地線掃清了關鍵障礙。這也是全國在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中使用職工自主研發(fā)的飛行放線機器人。
飛行放線機器人,又被稱為八旋翼遙控直升飛機,是由寧夏送變電工程公司6名一線工人利用業(yè)余時間研制成功的。上午11時許,在賀蘭山—黃河II回750千伏線路工程跨越黃河段,在專業(yè)人員的操作下,只見八旋翼遙控直升飛機帶著1根Φ3mm的丙綸繩騰空而起,在空中優(yōu)美地劃著弧線,徑直飛向目標塔,經過約6分鐘的飛行,飛行放線機器人飛抵鐵塔中橫擔附近,操作人員接到塔上工作人員指令,及時準確的進行了拋繩作業(yè),將螺旋槳前拖出的導引繩,穩(wěn)穩(wěn)地飄逸在鐵塔頂部的橫擔上,塔上工作人員接到丙綸繩后通知操作人員:“接到初級導引繩,飛機可以返航”,至此,750千伏賀黃Ⅱ回線采用飛行機器人放線取得圓滿的成功。
據專家介紹,長期以來,輸電線路的導地線展放一直是困擾送變電施工企業(yè)的難題。按傳統(tǒng)施工工藝,人工展放導引繩須先辟出一條與線路等長的放線通道,一條幾十公里750千伏輸電線路的導地線展放,僅青苗、樹木的賠償費用往往就高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。特別是在跨越黃河施工中,要租用船舶,耗費大量人力物力,人員設備安全也存在隱患。
據悉,這是送變電公司在75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放線施工中使用職工自主研發(fā)的飛行放線機器人,可實現自動返航、定點拋繩、圖像實時傳等功能,具有操作簡便、起降占地面積小、安全穩(wěn)定、效益高、保護環(huán)境等特點。飛行放線機器人是該公司職工依托喬廣社勞模創(chuàng)新工作室自主研發(fā)的,其中飛行放線機器人拋線裝置剛剛獲得*局實用新型授權。
“利用飛行放線機器人進行跨越黃河段初級導引繩的展放,與以往常規(guī)人工地面展放鋼絲導引繩、機械牽引升空方法相比,跨河段架線施工效率大大提高,節(jié)省2-3天施工時間,成本縮小了,安全性也提高了,為今后此類展放工作積累了經驗。下一步,研發(fā)團隊計劃在飛行放線機器人高清攝像頭上加裝紅外線高溫探測儀,在線路巡檢中推廣應用。” 項目帶頭人趙金剛告訴記者。來源: 中電新聞網
請輸入賬號
請輸入密碼
以上信息由企業(yè)自行提供,信息內容的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(yè)負責,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。
溫馨提示:為規(guī)避購買風險,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。